首页
>学生工作>校友风采
访考研"考公"双丰收的城院学子汪汇

发布日期:2012-05-17 13:45 浏览次数:

大家都知道通过公务员笔试十分不易,而能考上复旦大学研究生的同学也是凤毛麟角。但在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就有这样一位普通的女孩,今年不仅考上了复旦大学新闻系研究生,同时还获得了杭州市上城区南星街道公务员考试笔试第一名的成绩,她就是传媒与人文学院新闻学专业2011届毕业生汪汇。

  文静、腼腆,是记者对她最初的印象。她的谦虚,总是让人觉得她藏着很多独自辛勤付出的故事;她又低调地把取得的成绩视为平常,化作感恩。她的故事虽然平凡,却因其执着而透出一种让人不能忽视的力量。

  考研路上的“忍者”

从大三开始准备考研,大四上半学期基本明确了考复旦大学新闻系的目标,汪汇花一年多时间准备。“寝室、图书馆、食堂三点一线,就是我的考研生活。”图书馆是汪汇考研历程的见证者,从穿凉鞋到穿雪地靴,季节悄然改变,但图书馆自习室的角落里,她的身影总是日复一日,坚定如初。时而伏案写作、时而默默诵记,中午累了也舍不得回寝室休息,只在桌上趴一会儿,醒了继续看书。

去年的八月底让汪汇记忆犹新,杭州的夏季异常炎热,但不巧图书馆的空调坏了,许多人都忍受不了高温的炙烤离开了。但汪汇和一起考研复习的伙伴们还是坚持在图书馆看书,一手扇扇子一手翻书做笔记,手扇得酸了就只能任凭汗水浸透了衣服。“我相信炎热很快就会过去的,所以坚持了下来。而学习热情很快让我忘了周遭的环境。”回忆起考研经历的辛苦,她淡淡一笑,“不是每一条路都通往幸福,幸与不幸都值得千山万水地付出。”她一直坚信,所有的付出都将会成为人生经历中的重要财富。

  目标明确、坚持实践的新闻人

汪汇是个目标很明确的女孩。她很清楚自己要什么,自进入城市学院以来她就为自己制定了明确的计划,“按照计划去完成,这样学习会比较有效率。”远期而言,她定下考研的目标,以及毕业时要拥有哪些证书;近期的,她会把每一天每一个星期要做的事情都安排好。“吾日三省吾身”,计划定好后,她会经常自我审查,检查计划完成情况,及时发现不足以便尽快改进。

“学新闻的学生要注重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利用假期和学校的中期实习可以好好锻炼自己的专业能力。”汪汇一直强调新闻专业的学生要注重实践。她曾在宁波电视台、《每日商报》和《青年时报》等媒体实习过。经过报社老师的指导和自己对新闻采写的摸索,汪汇对这类都市报新闻的采写特点和流程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新闻采写方面逐渐从稚嫩走向成熟;也逐渐学会了新媒体的报道方式。“在采访准备的过程中,我也从粗糙走向细致周全;看问题的观点和角度也更加理性和成熟。”

劳逸结合,汪汇的放松方式也和专业紧密相关。平时汪汇常去图书馆的期刊借阅处看一些和专业类的杂志和期刊,有助于了解行业动态,同时丰富自己的知识,在休闲放松中不忘提升自己。

   在时间大海里撒网的渔夫

身边同学惊叹于汪汇的“双喜临门”——研究生与公务员双双入围,纷纷质疑:“难道一心两用会有学习效果?”“复习时间够用吗?”“压力不是会加倍?”

对于这令人羡慕的成功,汪汇淡然以对。其实考研又考公务员,汪汇是有自己打算的:“当初考公务员也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准备时间也不长,可能一个月都不到吧。正巧公务员考试之前这段时间,研究生成绩还没有出来。趁着这段空闲,我做了一些真题,自己模拟了一下考场的环境。报考也只是希望给自己多一个锻炼的机会。”而她的同学却揭示了那淡然背后的付出,“她取得的成功我们羡慕不来,”汪汇的同班同学陈晨说,“考研复习的同学挺多的,但只有她是从头到尾每天都坚持的。她的生活总是有条不紊,充实中能收获很多东西。”

在汪汇的同学眼中,她就像一个在时间大海里撒网的渔夫,撒下网去,物我两忘,默默守候,心中的目标支持她一直到收网捕鱼的那一刻。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