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周力在阿拉伯·亚洲商务卫视实习 右:吴晨在上海东方卫视工作 在今年中国传媒大会2010年会上,浙江大学城市学院传媒与人文学院广电2007级学生吴晨、周力双双斩获“金长城传媒奖•2010优秀学子”荣誉称号。吴晨和周力是同班同学,她们有着不同的性格却同样的勤奋、坚韧,具备突出的学习能力和实践能力。
不同的性格让她们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吴晨正式签约成为了真正的传媒从业者;周力正准备去香港浸会大学攻读国际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她们在传媒的道路上奔波着,做好了吃苦的准备,微博上的一句话让她们印象深刻:“做传媒远没看上去的风光,各位实习生没有做民工的觉悟,趁早离开。”
吴晨:用理想打造坚持
在老师和同学眼中,吴晨有着活泼的性格和突出的实践、应变能力,这与她一直以来积极参加校内外的实践实习密不可分。
吴晨实习的起点在2008年,大二的寒假。在学姐的推荐下,她放弃了回家过年休息的时间,留在杭州电视台《十分关注》栏目实习。一年半的时间里,她走出校门,接触社会,与素不相识的被采访者沟通交流,切身学习怎么做电视新闻。专题片的制作很花功夫,课堂的学习又不能丢下,但正是这样磨砺,挖掘出了她的潜力,培养了她策划、采访的能力,无形中帮助她提高了学习效果。
大二下半学期,她获得机会参与“迅雷看看”《非诚勿扰2》独家视频官网“独家策划”板块选题、采访、剪辑等工作,完成了包括《冯小刚电影十大经典难忘台词回顾》、《永远的冯女郎——徐帆》等20余条专题片。这是她第一次驾驭这种大题材、盘点类的视频剪辑。
为了完成任务,吴晨把冯小刚、葛优等人的所有影片从头看了一篇,查阅了大量的资料,做了精心的准备。在完成工作的同时又要兼顾学校的课程,通宵灌咖啡是常事,但正是这段经历,让她锻炼出了搜集、整合资料的能力,使她面对现在的工作更加得心应手。
大四,吴晨到了上海文广集团(SMG)毕业实习,当时她面临两个选择:与从前实习内容相仿的民生线,或者是完全陌生的娱乐线。不少人劝她:你在民生新闻上很有天赋。但是上海文广集团老师的一席话打动了她:你可以挑战一下,做做完全不同的事情。同时,考虑到今后的就业空间,吴晨选择了《新娱乐在线》。
换了一个平台,换了一片天地,很多东西都要从头学起。娱乐新闻要求更高的时效性和抢新闻的能力,台里用的线性编辑方式也是她没有接触过的,再加上从前对娱乐了解不深,刚开始的一个月,吴晨拼命的学习,补课。
坚韧、刻苦、应变强、全心投入,是她能留下了并获得周围同行认可的重要因素。刚开始跑娱乐的时候,她也不习惯,也很紧张。她第一个采访的明星人物是徐娇,当时只能问出一些“大路货”的普通问题。身边其他台的记者调侃她“你们‘新娱乐’不是自诩做娱乐报道最专业的么?怎么问这种问题啊?”
来自竞争对手的刺激,强烈的集体荣誉感和好胜心让她不甘,更加重视平时资料的积累搜集。她说:“想要有所突破,事先一定要有所准备。”后来面对采访对象,她总要想出切实的、新鲜的问题,增加新闻的爆点。
跑娱乐还需要找些小手段。明星身边总是重重警戒,让记者难以接近。周立波大婚时,为了能够到现场采访,她急中生智,借口进场取资料,把设备押在警卫处博取信任,终于得到了进入现场的机会。随机应变是吴晨的强项。“你可以犯错,但不可以丢脸”,她这样说。采访英国达人秀参赛者保罗•保特时,由于时间紧,她口误问道“你是如何战胜苏珊大妈的”?身后的人提醒她两个人不是一届的时候,她出了一身冷汗,马上圆话:“我的意思是,你要怎么战胜像苏珊大妈那样的对手?”
吴晨的工作依然忙碌着。现在,她已经正式签约,在上海成为真正的传媒人。周一到周五要上班,周末还要加班,平时都要晚上十一、二点回宿舍,作息很不稳定。身边的很多实习生来来去去,觉得太苦,很不值得。室友的一句话让她坚持了下来——“当你想要放弃的时候,想想为什么要在这里坚持”。
周力:用行动表达态度
大学期间,周力一直稳定地保持着优异的成绩,多次获得学业一等奖学金,这归功于她始终坚持着对所学的关注。周力重视平时的积累,习惯于花大量的时间阅读课外书籍与杂志。她说,传媒专业重视创新,创新的基础是积累,将看到过的事物变个角度或者生发一下就是创意了。“另外,好的伙伴、互相启发型的对话也是很重要的”。
同时,周力热心于社会活动,她把每一次活动当做一个提升的机会。“这更多的是一个决心的问题。如果决定做了,就必须要花费非常多的时间来用心思好好做。”至于如何协调学习和活动,周力的秘诀有两条:首先是提高效率,其次是更多的时间。
大三时,周力与同学一道,拍摄了一部有关唇腭裂患者的纪录片,这是一个很有难度的题材,遇到了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他们前往“杭州微笑行动慈善医院”——唇腭裂国际慈善专科医院拍摄。这家医院有多次接受BBC、新华社、浙江卫视等电视机构的采访的经历,院长对采访活动非常熟悉。一开始,因为对学生的不了解不信任,院长基本处于拒绝状态,甚至刻意刁难,提了很多条件和限制,想把他们吓走。
面对拒绝,老师们的建议给了周力莫大的鼓励和支持,“越是有困难,越是要坚持,付出的努力一定不会让你们后悔的。”周力和同伴一起,连夜做了一份采访计划,尽了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出详尽的采访计划、提纲和时间表,“用自己的行动来表达自己的态度”。他们向院长展现了他们的认真和坦诚,终于打动了院长。
面对唇腭裂的患者,周力和同伴们将心比心,把病人当成自己的家人看待,站在他们的角度上考虑,避免带给他们压力。每次采访前,周力都会跟病人的家长单独聊天,拉近距离。渐渐的,周力发现很多家长其实很有诉说的欲望,并不是外界常想的那样寡言。通过努力,周力和她的团队采访了超过7成的病人。
在周力的世界里,英语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她把英语当做爱好,习惯于英语阅读。突出的口语更是她的长处,在各项英语辩论、演讲中屡获奖项。周力说,练口语,需要花很多时间来模仿,通过模仿修正自己口音,当然,更重要的是要经常说,只有说出来了,才是真的学会了。大一到大三,她都有在英语系当旁听生的经历。
现在,周力正在准备前往香港浸会大学攻读国际新闻专业硕士研究生。她坦言,压力很大,国际新闻对知识储备和英语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她得在专业和英语上再好好“补课”。不过能将自己的爱好和专业结合起来,“任何辛苦都是值得的”。
相关链接:城院学子荣膺传媒“奥斯卡”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