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学院动态>学院新闻
著名摄影师黄海走进传媒人文大讲堂

发布日期:2013-04-15 15:57 浏览次数:

 

3月25日晚,毕业于原杭州大学中文系的职业摄影人黄海走进传媒与人文学院大讲堂,给大家带来了主题为“风光摄影的拍摄及后期制作”的讲座。黄老师用自己精致的摄影作品和丰富细腻的经验技术让同学们了解了一个摄影师的素质修养和应用技巧,让大家感叹迭起。传媒与人文学院院长张梦新老师作为嘉宾出席了本次讲座。

讲座伊始,张院长为同学介绍黄老师的生平,作为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一批大学生,黄海老师1982年于杭州大学中文系毕业。他曾在旅游局任职,最后还是成为了一名职业摄影师,专攻风光建筑人文拍摄和制作,屡次获得国家大奖。张院长还说,摄影是抓住美好瞬间,让美丽凝固定格,希望同学们能够通过这次讲座陶冶情操,提高艺术鉴赏能力。

 

什么是摄影,什么是风景摄影

摄影与绘画一样,也是一门艺术,而摄影、绘画这些都只是表现艺术的载体。他总结出摄影的特点归纳为“记事的艺术,艺术的记事”。它区别绘画的将印在脑海的东西表现出来,而是把现实只能给的事情物体纪录出来。

“风景是自然美,但怎么变成摄影作品?”黄老师说,“摄影是从一个角度,用四条边,把看到的美景框下来。摄影就是去选择一种角度去框下它。”接着黄老师提出了风光摄影的三种要素:一,构图。二,光线。三,意境。

随后,对于大家十分关注的设备问题,黄老师有自己的见解,他觉得对于普通摄影爱好者无须对设备的要求,即使是手机都可以创造很好的作品,关键是要有严肃的态度。但是对于专业的摄影家,设备是素质的体现,比如黄老师强调的三脚架能够帮助摄影师在受到时间限制的情况下在稳定镜头从而捕捉到满意的画面。

 

秀美杭州,潋滟西湖

在讲座中,为了让大家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风景摄影的技巧,黄海老师拿出自己在西湖取景的照片一一盘点。不仅有冬天寂静的湖心亭,也有春天烂漫的太子湾樱花;有早晨西湖温和的朝阳,也有保俶山壮阔的晚霞;有雪中若隐若现的长桥,也有月光中漂泊的一叶扁舟。他的作品取景精细,对于色温有着精密的把握。

黄老师摄影的另一个特点就是用线条构图,营造出意境,其中一张雷峰夕照的作品惊艳四座。火红的天边,雷峰塔宛如长者伫立在山头,留下一片背影,而前景是在折桥上看景的人们,曲折的线条和疏密有致的旅人组成了和谐而富有深意的画面。黄老师说取景是一门大学问,需要足够的耐心,为了取景有可能要等上半天才能得到一张满意的照片,这也让大家更加佩服。而在展示的后半部分,黄海老师给我们简单展示了他在全国各地所拍摄到的风光,有梯田、云南雪山、嘉峪关等等,带我们眼游了一番中国美丽的大好河山。    

                                     

“低估了大家的热情”

本次摄影讲座,中型的教室竟然容不下慕名而来的同学,走道和门口都挤满了人。就连张院长在一开始也笑着说“真是低估了大家的热情。”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人人都能够随时掏出手机记录影像,因此学得一手好摄影技术是大家都渴求的。许多同学都表示在这次讲座之后想要外出取景,试试手艺。何况现在是全民皆记者的时代,摄影早已深入人心。再加上黄海老师高超的技术,受到学生热赞是可以理解的。

 

最后,张梦新院长为我们做了总结,他说,这是他六十多年以来第一次从照片中看到杭州春夏秋冬这么多的美景。张院长所说的话也正是我们心中所想的,我们看到了很多平日里没有发现的美景。欣赏美丽的照片的同时学到摄影的技巧,这无疑是最好的双赢。

编辑:(叶楠 孟黎宁

信息来源:传媒分院

【我要纠错】 打印 关闭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