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他们的身影一次次出现在全国大学辩论会的赛场,当一首首精美的诗歌从他们的口中吟出,当他们傲视群雄,以骄人的成绩接到公务员和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通知的时候,我们不禁为之欢呼,为之动容,他们,就是浙江大学城市学院汉语言文学系的学生。近年来我们本着“固基础,强特色,重实践,求创新”的培养目标,鼓励学生在学好专业的基础上扬长发展,开展了一系列的特色化帮辅式教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的个性品质、创新精神和独立意识,结出了累累硕果。十年,“渺沧海之一粟”,在历史和人生的长河中算不上太长,但于我们,却是由初创、发展、“特色”的一个漫长的过程,现在中文系初步形成了“基础+特色”的专业设置、“三位一体”和“第二导师”的实践模式、个性化和国际化的人才培养思路,十年风雨,对我们来说,有阵痛,更有欢乐;而十年发展,远不是终点,追求卓越,我们依然在路上。
基础+特色:不同的专业设置
从学科专业的发展趋势来看,传统中文系已不太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以应用性、交叉复合型、创新型为主的多元培养体系成为中文专业发展的未来趋势。如何适应现代社会对中文人才的需求,打造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为此,中文系提出“基础+特色”的专业建设思路。在课程设置上,一方面坚守传统的文学和语言课程,培养学生的读、写、听、说能力,提升人文素养和内涵;同时利用大传媒的便利条件,鼓励学生学习新闻学、传播学和广播电视学的相关课程,以形成厚实广博的知识结构;在专业设置上也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即学生在一、二年级学习中文和传媒的基础和专业课程,大三年级分成两个方向培养:涉外文秘和文化创意产业,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学生的专业竞争力进一步凸显。
三位一体:全新的实践模式
现代社会对中文系学生的要求,不仅仅停留在文学知识和理论水平,而是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为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实践教学方案》,构建起“隐性课堂”、“三位一体”和“双型导师制”等多种实践模式,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之具有较强的办文、办会、办事的技能和文化创意文案的策划和写作能力,能够胜任各级各类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文秘工作和文化创意产业管理、策划、营销的实际工作,实现学校和社会的无缝对接。我们提倡“隐性课堂”的作用,让学生课外编辑《文心》杂志,有效开展文学、新闻社团活动,举办各种笔会和写作竞赛;提倡“三位一体”的实践模式:一是实务课和在此基础之上的校内的OA实验室、文化创意实验室;二是浙江省秘书学会平台、文化创意产业协会和相关的指导办公室,形成第二个环节;三是对于校外实训基地,我们进行了整合和深化实践平台建设,已经建立了包括政府、国有大型企业、协会等二十余个常态性实践基地。三者之间的协调互动,形成实践培养的有序系列。又提出“双型导师”建设方案,积极推行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政府、企业、学会)相结合的制度,建立了一批相对稳定的导师队伍,既弥补中文系“双师型”人才的欠缺,又能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指导,近年来,在学生的就业、公务员考试指导方面发挥了十分积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个性化与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新趋向
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不是“单面性”的“职场人”,而是具有个性化和国际视野的全面发展的“人”。我们注重学生全面素质提升基础上的个性发展,提出了“学生个性化发展方案”,除了注重素质实行的中文系的“五个一工程”(读一本好书、写一篇好作品、参加一个社团、取得一项资格证书、进行一项科学研究或调研活动),还推行了“导师制”,强化导师在学生兴趣引导、个性心理、职业规划等方面的作用。同时,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建立以导师为中心,以学校社团为辅助的“个性化学习小组”,包括古诗词赏读与创作、演讲与口才、戏剧创作与演出等,使学生的课外活动丰富多彩,活出自我,活出个性,是我们口号与追求。国际化办学是我们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另一特色,近年来,我们先后与美国、新加坡等地高校展开,已成功举办六届“新加坡学生中文浸儒班”,社会反响十分热烈。
除此而外,本专业秉承“以教学带科研,以科研促教学”的精神,教学、科研成果丰硕,教师多次获得学校教学比赛一二三等奖,主持数十项院级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有院级精品课程三门;取得学院国家级社科基金项目“0”的突破,近几年共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6项,发表教学和科研论文50余篇,在城市学院文科系所中名列前茅,多次获得院级科研先进团队称号。
我们的学生近年来公务员考试、出国深造及考研率也是逐年攀升,仅在2013年的公务员考试中,就有7名学生入围,创造了历年来最好的成绩。多名学生以优秀的成绩被英国伦敦大学、美国纽约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香港大学、香港中文大学、浙江大学等国内外著名高校录取。多年就业率均在95%以上,具有良好的社会声誉。
中文系寄语:生活因诗意而美好!
附2、中文系学生风采展示:
杨忆,2003级,悉尼大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就职于浙江传媒学院。
邹锦锦,2006级,曾获国家奖学金、美国江浙工商奖学金、陆增镛对外交流奖学金、浙江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目前就职于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余天放,2007级,浙江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潘文哲,2007级,浙江大学哲学系研究生。
吕艺,2009级,出版诗集《弦月集》,《星的渡船》。
附1:学生作品展示:
《蓦然回首·因为有你》(作者:吕艺 2009级中文系毕业生)
梦是生命所不能承受之轻的记载,
羽毛是飞翔的证据,
陈述天空无信号的苍白。
海的边缘像贝壳天然的褶皱,
我们试图用追逐打开浪花的缺口,
而时光无法兑换的容颜,
老唱片嘶哑的喉头,
扬声器放大一曲探戈。
蓦然,牵动;寂然,相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