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2日下午6点半,以“用好故事打造好传播——故事的密码与神话的套路”为主题的传媒人文大讲堂在文一116举行,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胡百精担任主讲人。院长助理、网络与传播发展研究所副所长方玲玲、营销传播学系副主任顾杨丽也与同学们共同参与了此次人文大讲堂活动,感受“讲故事”的魅力。
胡百精教授开篇就提出了“故事虽然是数不胜数的,但是类型是有限的,结构是相对稳定的”的观点。在这基础上,他主要通过“故事的5个要素、3个主题、一个框架和一个固有的节奏”四个方面的讲授为同学们破解故事的密码、分析神话的套路。
故事的五要素或者说五大策略模式指的是语境、角色、行为、方法和目的。“语境”优先于话语,是话语的容器,讲究的是对它的营造与还原,这通常运用三种策略模式:一是恢宏与细微相对的“大+小”模式,二是平常与奇异相对的“常+奇”模式,三是无意与刻意相对的“偶然+必然”模式。胡教授对于“角色”这个要素强调的是人格化,在让人成为故事的主角之后注意对其命运感的把控,唤醒人天性中对人之命运的关怀。“行为”强调大格局和微内容的结合——“大格局者顺天应人,微内容者直面自我,两者结合即是对宇宙人生可能性的确认与发挥。”“方法”讲究的是界面优化和费力最小的原则,胡百精教授将“界面优化”扩展成美感、开放和价值三方面。而“目的”也就是说服后的结果是要符合人对价值的基本追求,胡教授用八个字概括——利益互惠、价值同构。三个主题是指“通过最高和最低两类先验主题的传达,实现中间主题灌输。”简单来说,最高主题即无可辩驳的天理,中间主题又称显示主题,最低主题强调的是爱、友谊等人性。
之后,胡教授提供了四个标准故事范型来构成讲故事的一个基本框架,总结一般故事的叙事节奏,以及其中的起承转合来更好地吸引受众的注意力。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并运用这些理论,胡教授将同学们密切关心的仙剑、韩剧、神话、古籍等作为典型例子,还极有亲和力地讲述自己年轻时打仙剑网游的经历,他诙谐的语言和随性的自我调侃引得全场爆笑连连。
很快讲座进行到了互动环节,来自新闻1501的张毅同学提出了关于“如何提高表达能力”的提问,胡教授回答道,可以通过庞大的阅读量来充实自己内在,当同学们具有强大的知识储备之后自然就不用担心表达能力的问题。此外,他还强调阅读也要注重坚持,要“克服前30页的恐惧”,阅读过程中做到专注,阅读后要积极与人交流。
本次人文大讲堂活动作为第六届大学生公共关系策划创业大赛的子活动,从理论的角度呼应了本次大赛“讲故事”的核心,很好地提高城院学生的叙事能力,促进同学们把“讲故事”的方法活用到“传播”(新闻传播、公共传播、广告传播)上去,鼓励广大传媒学子创造出具有吸引力的新闻、策划或者文案。人是故事的动物,传媒人更是讲故事队伍中的主力军。这一堂生动活泼的“讲故事”课堂为本次大赛打下了很好的理论基础,培养了“讲故事”思维。
最后预祝浙江大学城市学院在大赛中取得优异成绩。